上一页|1|
/1页

主题: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中勇当先锋

发表于2008-09-11
 

“作为省会城市,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中勇当先锋,为把安徽建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资本转移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做出新的贡献!”9月10日,在环境优美的合肥政务文化新区,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满怀信心地对来访记者说。

采访一开始,孙金龙就向记者介绍了合肥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本情况。他说,近年来,合肥与长三角在加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加强交流与对接。目前,合肥软硬发展环境大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呈加速融合之势,苏浙沪已成为合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据统计,2007年,来自苏浙沪的投资165.8亿元,占当年引进省外资金的43.87%;今年1至8月份,来自苏浙沪的投资就达196.99亿元,占当年引进省外资金的49.8%,增长86.6%。

当记者询问合肥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中有何新举措、新打算时,孙金龙表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具有安徽特色崛起之路的战略决策,也是合肥加快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主动作为,全方位开放,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力发展。

接着,他详细叙说了合肥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格局、目标要求等。“合肥是中部地区距长三角最近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地缘优势独特。此外,还具有产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承载能力较强、商务成本低和人居环境好等优势。”

谈及合肥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重点工作,孙金龙一一指出,首先要加快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及配套产业基地。积极做好汽车、电子通信、家用电器、机电设备等行业的承接与合作,争取成为其扩散产业的协作基地和配套基地,努力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二要加速打造会展物流及旅游休闲基地。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会展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观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三要积极构筑人力资源及科技研发基地。根据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强化人才储备,积极引导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加强与长三角的科教合作,壮大合肥市作为国家科教基地的实力,加快自主创新,吸引长三角的高科技成果来肥转化。四要着力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面向长三角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探索建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市场间的农产品产销贸易关系,进一步扩大合肥农产品在长三角的市场份额。

如何确保既定目标实现,孙金龙说,具体工作中,要统筹制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具体方案及措施,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要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协调、服务作用,消除各种行政障碍和地方保护。要扩大开放,迎接辐射,进一步增强与长三角的产业关联度,积极参与其产业分工体系;加强研究长三角产业转移新趋势,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加强沟通,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主动与长三角建立多层次的会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体制机制上与长三角“等高对接”。

孙金龙最后强调:“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一个互动共赢的过程。我们将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加快实现与长三角的对接,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不断提高合肥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

上一页|1|
/1页